傳統企業如何打造AI能力?
當前各種各樣的AI產品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爆,品種及功能之多可以說是讓企業挑花了眼,看似熱鬧的場景,但相對于企業的應用落地場景而言卻十分的有限。
特別是傳統企業,最近老楊一直在接觸一些AI產品、解決方案,每天也在抽時間研究AIGC,試用一些AI產品,比如在試用了文生圖產品后老楊感慨:取代你的不是AI,而是會使用AI的人!
AI技術如此發展下去,很快很多行業、崗位真的要被顛覆了,甚至一些個人愛好由此可能被改變,比如老楊酷愛攝影,但自從用了AI文生圖以后,感覺老楊心愛的單反相機估計都要吃灰了,下圖就是老楊通過AI產品生成的圖片:
那么在AI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,傳統行業該如何擁抱AI呢?
老楊認為在傳統企業里領導沒有AI思維比缺乏AI工具更可怕。
為什么這么說?
首先我們來談一下當前傳統企業應用AI的一些困境與痛點:
第一,AI產品太多,不知道如何選,易盲目選,造成應用效果不佳;
第二,AI產品的功能應用場景多樣化,但企業員工缺乏相關的專業的系統化的培訓,缺乏應用指導,處于不會用的狀態;
第三,個別崗位員工由于擔心工作會被AI取代,而消極抵抗,處于恐懼AI不想用的狀態;
第四,一些場景領導及員工由于擔心AI的輸出內容是否正確,處于不敢用的狀態;
第五,企業員工雖然很積極的試用了一些AI產品,但由于方法不當不會用,導致結果差強人意,對AI產品持質疑態度,所以在后期引進方面擔心產生的價值遠不及預期處于觀望狀態;
第六,在AI建設方面,由于企業工作場景的多樣性,導致市場上的AI產品在應用上缺乏案例參考,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又缺乏正確的方法論支撐,純粹靠企業摸索,可能還會成為AI產品廠家的小白鼠;
第七,企業缺乏AI應用人才,同時缺乏與之配套的人才培養體系,仍舊將AI劃歸與傳統的技術范疇,認為應用AI還是相關技術部門人員的事,對AI的認知在意識上不足、不正確;
第八,由于大部分傳統企業缺乏AI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,對AI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技術問題完全依賴于第三方,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相關功能及應用場景受限,難以發揮價值;
第九,當前對于AI產品,在引進應用方面大部分的傳統企業缺乏從立項、實施、應用再到風控、評估等系統化的管理方案;
當前一些企業在積極擁抱AI,不僅有思想上的,也有行動上的,比如有營銷行業的公司已經通過開源軟件構建了自己的應用大模型,在產品設計、客戶服務管理、直播銷售等場景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果,而對于傳統行業老楊所擔心的是一些企業領導對AI的過度解讀,就如做數字化一樣有太多的“想當然”,一些企業領導缺乏對AI的認知,認為AI無所不能,有的企業領導甚至認為引進了AI就可以先把一些高薪崗位優化,以此來實現所謂的“降本增效”,比如某企業領導就曾說:公司引進了AI,就可以把程序員都干掉了,讓AI幫我們寫程序!我們想要什么就馬上設計出什么來!這種想法可行嗎?理論上可行,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,但如果領導的管理邏輯是混亂的,那么AI設計出來的也是智障軟件!
那么至于多久?
未知!
可能是明天,也可能是明年,甚至是更長時間!
當前在AI技術的利用上,部分企業領導存在和傳統經驗管理一樣的投機意識,總想在技術上取巧,但最終弄巧成拙!因為AI并非如芝麻開門那般簡單,不僅需要應用者像AI一般思考,更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,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,因為AI產品也需要一個不斷學習完善的過程,雖然現在市面上生成式AI產品很多,在某些場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,比如在公文寫作、文創、產品設計方面,但相對于企業復雜的應用場景生成式AI的可應用范圍僅僅是冰山一角。
為什么傳統企業的業務場景短時間內很難應用AI?
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管理場景的復雜性。
一些企業做了知識管理大模型,可以快速的實現歷史知識的文檔的快速查找,比如傳統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在海量文件中翻找出來的文檔,利用AI大模型工具幾秒鐘就可以解決,廣泛應用于營銷客戶、維護維修等場景。其實對于企業管理場景而言這是最簡單的應用,但實現起來卻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做為支撐,且對數據的完整性、準確性要求極高,應用呈現效果可能只有幾秒鐘,但前期收集、整理知識文檔、制定相關標準、清洗數據可能要花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,因為AI產品也是基于數據制定規則來最終呈現結果的。如果企業提供的文檔數據殘缺不全,那么最終花費高額代價做的AI大模型也會變成“人工智障”。
最簡單的知識文檔大模型尚且如此,如果再復雜的生產管理場景想實現AI智能化估計就更難了,因為對于大部分傳統企業而言,管理的隨意性太強,而最最關鍵的是企業領導及員工總是難以沉下心來提升對AI的深度認知,總是期望AI產生“點石成金”的奇效,以此來改善日常工作中的各種問題,總是在思想上懶惰,在意識上希望“勤奮”的AI能代勞其全部的工作,而不愿在工作模式上做出改變,其實AI時代缺乏的并不是技術,而是能力,一種利用AI技術+創新的能力,能否具有駕馭AI技術的能力,是當前每個傳統企業都要面臨、都需考慮的問題,否則AI技術極有可能成為管理的背鍋俠。所以老楊認為當前企業里領導沒有AI思維比缺乏AI工具更可怕。
那么傳統企業如何打造AI能力?
除了在認知上提升,老楊認為組織能力非常重要,在一次問卷調研中老楊發現有近68%的企業表示從未考慮過是否設立與AI相關的組織或崗位,近25%的企業表示準備設立,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大部分的企業在AI應用方面還是非常謹慎的,并未成立專業的組織來應用推廣AI技術,這也將直接影響AI技術在企業的應用效果,所以若想真正應用AI、落地AI必須在組織管理上下功夫,成立專業的AI實施與應用組織。同時在在推廣應用策略上應采取單個應用場景突破,小切口試水,取得效果后再大面積推廣的策略,避免貪大求全,在技術上踩坑,浪費成本。
綜上所述,AI不僅是一種技術,更是一種能力,是先進技術+創新思想的結合體,是未來企業管理的趨勢,但目前大部分的傳統企業仍是讀不懂、看不透、不敢用、不會用,先進技術變成生產力仍需時日,先進技術在傳統管理中仍難體現價值,因此企業需要的不僅是技術,更是技術與業務融合的管理轉型,否則AI又會背上企業管理的鍋,成為下一個名副其實的背鍋俠。
本文來源:虎嗅APP
文章轉載于其他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!